工业互联网如何作为制造业的“神经系统”

打通工业互联网“神经系统”,推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摘要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工业互联网如何作为制造业的“神经系统”,通过数据流通、资源共享、智能决策等手段,全面赋能制造业,提升其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重要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在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精准管理、增强供应链协同、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并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提出了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策略建议。

一、引言

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产业生态。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打通工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意味着实现数据在制造业全链条的无缝流通与高效利用,为制造业提供强大的智能化支撑,推动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二、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2.1 未来经济持续繁荣的新基石

工业互联网将网络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融入生产制造、流通、运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流驱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有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新型劳动工具,工业互联网将人、机器设备、物料、产品、环境、过程等实体生产领域基本要素全面互联,充分盘活工业大数据这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经济持续繁荣提供坚实支撑。

2.2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手段

工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工业互联网通过激发新动能、改造旧动能,成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例如,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环节之间、企业内外、供需两侧的互联互通,形成生产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资源和能力的全面调度,有效化解库存压力;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设备能效等手段,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3 统筹建设“两个强国”的新引擎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支撑,成为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统筹推进的关键抓手。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平台,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空间不断向线下拓展,工业互联网也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开拓5G等下一代移动通信应用空间、推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提供重要契机。

2.4 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新保障

工业互联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大幅提升设备监控、安全生产等智能化水平,有效保障关键生产设施安全,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同时,从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多维度看,加快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是确保工业数据乃至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新型网络安全挑战的应有之义。

三、工业互联网如何作为制造业的“神经系统”

3.1 实现数据流通与共享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数据的流通与共享。通过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了设备、产品、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全程追踪和管理。实时获取和分析这些数据,制造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过程、库存、物流等环节进行精准管理,确保生产计划精确执行,减少库存积压和生产浪费。同时,数据的共享促进了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透明化,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全链条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3.2 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准管理

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化手段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预测维护需求、优化生产调度等措施,企业可以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降低次品率和返工率。此外,工业互联网还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迅速定位和追溯问题源头,提升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在精准管理方面,工业互联网通过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能源消耗和生产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3.3 增强供应链协同与灵活性

工业互联网使得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更加透明化,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企业可以实时掌握供应链上下游的动态信息,快速调整生产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同时,工业互联网还增强了供应链的柔性和弹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这种高度协同的供应链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3.4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工业互联网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为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具备跨区域、跨产业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开放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模式将增强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及应用提供了试验场地,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入融合。此外,工业互联网还促进了集成电路、工业软件、芯片、工业机器人等关键产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国内外实践案例与经验借鉴

4.1 国内案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标识“贯通”行动的重要性,并加快推进轻工、食品、纺织等与标识解析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例如,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依据;在全产业链追溯方面,利用标识解析技术对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追踪和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度。

4.2 国外案例:美国与德国的工业互联网实践

美国和德国作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国家,其实践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基础,推进“工业互联网”战略的实施,通过构建全球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和技术平台,加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德国则基于其全球领先的制造技术水平,推动“工业4.0”战略的实施,通过建设工业4.0平台和推动标准化工作等措施,加速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型。这些国家的成功实践表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同推进。

五、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策略建议

5.1 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应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5.2 加快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一批既懂工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5.3 推动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

产业链协同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同时,应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业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拓展,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型。

5.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性的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工作,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同时,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优势,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化应用和推广。

六、结论

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的“神经系统”,在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精准管理、增强供应链协同、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打通工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推动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对于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将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推动其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融合,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关于本文章的作者介绍说明: 软盟智能,专注于提供一站式的软件开发服务!您将获得最前沿的技术支持和最专业的开发团队,欢迎咨询本站的技术客服人员为您提供相关服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0 分享